▶ 去年前11月北京新设外资企业1777家 北京市统计局昨天披露,过去一年,北京“两区”建设激发经济活力,去年1至11月,北京市新设外资企业1777家,同比增14%。同期,规模以上外资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.2%,高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增速,以占全市不到1成的企业数量贡献了超2成的营业收入。详情>> ▶ 北京发展人工智能优势突出 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“通通”亮相,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训练基地落户,人形机器人变身“北京人”……过去一年,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领跑全国,取得众多亮眼成绩。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,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畅所欲言,描绘人工智能即将带来的新惊喜。详情>> ▶ 北京:大医院号源“下沉”带来多重利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今年北京市将推动市属医院全量门诊预约号源提前两周向基层投放,其他三级公立医院50%的门诊预约号源提前向基层投放。在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,多名代表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热议,认为此举不仅能推动分级诊疗落地,也将赋能社区医院,让社区医生获益。详情>> ▶ 北京:代表委员热议“养老托幼” 就近就便照护“老老人”“小小孩” “一老一小”是许多家庭的关切,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”“完善生育友好型社会配套支持政策,提供多样化托育服务,实现市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”。在北京市两会上,如何就近就便照护“老老人”“小小孩”引起代表委员热议。详情>> ▶ 北京南站升级服务温暖旅客回家路 2025年春运,北京南站预计发送旅客620万人次,日均15.5万人次,同比去年增长10.91%,预计将创历年春运新高。北京南站多项服务升级,提升旅客出行体验。详情>> ▶ 北工大新校区初步选址良乡大学城 北京市房山区区长底志欣介绍,北京工业大学新校区初步选址良乡大学城。目前,良乡大学城正启动扩区工作,未来将达17.12平方公里。详情>> ▶ 北京城市副中心去年接待游客近2400万人次 经初步测算,2024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接待旅游人口近2400万人次。随着三大文化设施、首开万象汇等精彩亮相,副中心马拉松、大运河音乐节等活动成功举办,再加上环球旅游度假区热度不减,北京城市副中心人气流量节节攀升。详情>>
▶ 天津:20部双层公交“环跑”中环线
1月14日,津城迎来春运首日,就在这一天,天津市民期盼已久的20部双层公交车正式全部上路运营。回到大众视野的双层公交车不仅丰富了市民日常通勤的乘车选择,更再次成为市民观光体验、怀旧游览的热门线路。详情>> ▶ 京津冀数据产业发展论坛举办 昨日,京津冀数据产业发展论坛在天津市天开高教科创园举办。论坛以“京津冀协同:助力数据产业融合发展”为主题,旨在充分发挥三地数据资源和技术创新优势,深化三地数据领域合作交流,共同探索数据要素创新应用与协同发展一体化模式。详情>>
▶ 河北省已培育100家“河北净菜”生产示范基地 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,按照“基地环境整洁、生产过程规范、产品质量可靠、产后加工完善”的标准,2024年河北省培育了100家“河北净菜”生产示范基地,带动全省蔬菜品质提升,为京津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净菜。详情>> ▶ 一桥连京冀 回家添通途
宽阔的潮白河上,一座形似“舵轮”的大桥上往来车辆络绎不绝。为了更好联通北京,2011年,河北大厂先期建设了厂通路(大厂段),但在距离潮白河东堤300米的地方戛然而止,成为一条“断头路”。随着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,大厂和通州两地联手解决难题,2022年,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开工建设,2024年9月29日大桥正式通车。详情>> 记者:赵悦 |
